首页_耀世注册_平台
首页_耀世注册_平台
公司地址:山东省德州市耀世娱乐阀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热线:15832555188
联 系 人:陈新建
娱乐网址:www.cngsc.com
集团邮箱:7535077@qq.com
首页@钱塘娱乐注册@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06 21:50    文字:【】【】【
摘要:首页@钱塘娱乐注册@首页 汽式发电厂以及高温高压及以上参数供热机组的热电厂的就地设备安装、管道及电缆的设计。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首页@钱塘娱乐注册@首页汽式发电厂以及高温高压及以上参数供热机组的热电厂的就地设备安装、管道及电缆的设计。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666.3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第三部分:单根电线电缆水平燃烧试验方法

  GB/T 12666.4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第四部分:单根电线电缆倾斜燃烧试验方法

  GB/T 12666.6 电线电缆燃烧试验方法第六部分:电线电缆耐火特性试验方法

  3.0.1 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的设计应选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设备和元件。新产品、新技术应经过试验获得成功,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在设计中采用。从国外进口的产品也应是技术先进并有成熟经验的产品。

  4.1.1 取源部件:仅指检出元件或测量管路与工艺设备或工艺管道连接时所用的安装部件,不包括检出元件本身。

  4.1.2取源部件应设置在能真实反映被测介质参数,便于维护检修且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工艺设备或工艺管道上。

  4.1.4 当工艺设备或工艺管道需进行防腐、衬胶处理时,所有取源部件均应在工艺设备或管道上预留好,不得在施工现场对已经防腐处理及衬胶的管道进行开孔焊接。

  4.1.5机组四大管系(主汽、冷再热汽、热再热汽、给水管系)的所有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位置均宜在管系制作中预留好,不宜在施工现场开孔设置。

  4.1.6高压管道上的取源部件,不宜设置在管道的焊缝或热影响区内,取源部件与管道焊缝之间以及两个取源部件开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200mm。

  4.1.7压力取源部件和测温元件在同一管段上邻近装设时,按介质流向,前者应在后者的上游。

  4.1.8压力取源部件应设置在介质流速稳定的管段上,不应设置在有涡流的地方。

  4.1.9压力取源部件与管道上调节阀的距离:上游侧应大于2D。下游侧应大于5D (D为工艺管道内径)。

  2测量液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水平中心线测量蒸汽压力时,测点宜在管道的上半部或与水平中心线 测量带有粉尘的混浊介质的压力时,应设置具有防堵或吹扫结构的取源部件。

  4.1.12炉膛压力取源部件,宜设置在燃烧室火焰中心的上部(具体位置由锅炉厂确定),取源部件应具有防堵或吹扫设施。

  4.1.13各燃烧器一次风压取源部件,应设置在直管段上,并使取源部件至各自燃烧器的阻力相等。

  4.1.14 中储仓式制粉系统,磨煤机前后风压取源部件,前者应装设在磨煤机入口颈部,后者应装设在靠近粗粉分离器的气粉混合物管道上。

  4.1.15温度取源部件不应装设在设备和管道的死角处:不宜装设在易受振动或冲击的地方,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4.1.16在直径小于76ram的工艺管道上装设温度取源部件且无小型测温元件时,应采用扩径管。但当其公称压力等于或小于1.6MPa时,允许在弯头处,沿管道中心线测量粉仓内煤粉温度的取源部件,宜装设在粉仓顶部,垂直插入,测量上、中、下三个不同断面的煤粉温度。4.1.18磨煤机入口热风温度取源部件,应设置在混合风门后,落煤管前。

  4.1.19安装在工艺管道或设备上的测温元件的插座,其高度应根据选定的测温元件的插入深度及工艺管道的外径确定,一般为50mm或70mm,插座的材质应符合被测介质参数的要求。

  4.1.20当测量蒸汽流量时,在节流件上、下游取源部件处的管道或冷凝容器内的液面标高应相等,且不低于取压口。

  4.1.21 物位取源部件,应设置在介质工况稳定和不受冲击的地方,并满足仪表测量范围的要求。

  4.1.22采用差压法测量密闭容器内有蒸汽的液位,当汽侧取源部件设置平衡容器时,平衡容器的上部汽侧不应保温。

  4.1.23汽水分析仪表的取源部件,应装设在分析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实时性的位置,并满足制造厂的要求,取样管路可从化学取样装置冷却器后接管。

  4.1.25氢分析器取样系统,应从高氢压侧引出,经分析器后排入低氢压侧,整个气路系统必须严密不漏。

  4.1.26炉膛灭火保护和监视的火焰取源部件,应设置在炉本体预先确定的监视孔处,并有防止灰渣污染及高温损伤的吹洗冷却措施。

  4.2.1 测量金属温度的表面熟电偶,其测量端应紧贴被测表面,接触良好,坚固牢靠,并随工艺一起保温。

  4.2.2 测量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管壁温度的表面热电偶,宜装设在顶棚管上面1岫以内(按锅炉厂要求),接线端子应引至炉墙外便于维修处。

  4.2.3 当测温元件必须装设在隐蔽处或在机组运行中人无法接近的地方时,测温元件的接线端应引至便于维修处。

  4.2.4水平安装的测温元件,若插入深度大于lm时,应有防止保护管弯曲的支撑措施。

  4.2.5气粉管道上装设的测温元件,宜有耐磨的保护管口对于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还需在迎向气粉流向的一侧装设可拆卸的保护罩。

  4.2.6流量测量的节流件可设置在水平、垂直或倾斜的直管道上,应便于维护检修,必要时设维修平台。

  4.2.7 节流件上、下游最短直管段长度,应符合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GB/T 2624的规定,也可按下列要求选择:

  1 标准孔板、标准喷嘴、标准文丘里喷嘴的上、下游最短直管段长度应符合表4.2.7--1的规定,经典文丘里管应符合表4.2.7--2的规定。

  等于管道当量直径的0.6倍,其下游应为管道当量直径的0.2倍。管道当量直径d按式(4.2.7)计算。即:

  管段长度应符合表4.2.13的规定或满足制造厂的要求。4.2.14不同型式的超声流量计和质量流量计前后直管段长度应

  4.2.15直接装设在工艺管道上的且连续运行的容积式、速度式流量计,应设置旁路切换阀。

  4.3.3 电传仪表不宜设置在电场源、磁场源或电磁场源附近,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4.3.4机械仪表不宣设置在振动源附近,否则,应采取减振措施,或选用耐振仪表。

  4.3.5在油罐区、天然气调压站、制氢站等有爆炸危险区域内设置的电气设备,应具有相应的防爆等级,不应将无防爆措施的电气设备装设在有爆炸危险的区域。

  4.3.6测量真空的指示仪表或变送器,应装设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管路敷设时应防止管内积水。

  4.3.7测量蒸汽或液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设置在低于取源部件的地方;测量气体流量时,差压仪表或变送器宜设置在高于取源部件的地方。否则,应采取放气或排水措施。

  4.3.9变送器或开关量仪表装设在保护箱或保温箱内时,导管引入处应密封,排污阀应装在箱外,并设排污槽和排污总管。

  3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杆在全行程中不得与其他物体相碰,其转动部件宜采用球型绞链。

  4.3.11 当调节机构随主设备产生热态位移时,执行机构的装设位置应能保持与调节机构的相对位置不变。

  4.3.12 角行程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的转臂宜在同一平面内动作,否则,应装设中间环节。

  4.3.13执行机构与调节机构之间的连杆长度应可调,连杆长度不宜大于5m,其丝扣连接处应有锁紧螺母,传动部件应动作灵活、无空行程及卡涩现象。

  4.3.14角行程气动执行机构的气缸及其连接管路应有足够的摇摆和伸缩裕度,不得妨碍执行机构的动作。

  4.3.15 需配阀门定位器的气动调节阀,定位器的气源压力和输出信号应与调节阀的信号压力相匹配。

  1 物位仪的探头不可安装在入料扇区的正上方,也不可安装在罐(仓)顶的中心位置。

  2物位仪的探头距罐(仓)内壁的最小间距应大于最大量程时的波束半径,且在信号波束内应避免安装温度计、限位开关等任何装置。

  1对于非接触式微波(雷达)物位仪,罐(仓)内壁至天线安装短管外壁的间距一般不小于300mm,在信号波束内避免安装任何装置。

  2微波天线不可安装在入料扇区的正上方,也不可安装在罐(仓)顶的中心位置。

  3钢缆导波式微波脉冲物位计,在所测料位的整段距离中,钢缆必须悬直,并充分拉伸。探头距罐(仓)内壁间距应大于300mm。

  4.4.1 在危险场所装设的电气设备(含开关量仪表,后略),应具有相应的防爆等级和必要的防爆措施。

  所及火灾危险场所。各种危险场所的分类见附录A。电厂中油罐区、制氢站等爆炸与火灾危险场所等级的划分见附录B。

  4.4.3 电厂用电气设备属II类电气设备,按其适用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比分为A、B、C三级,并符合表4.4.3的规定。

  2 当控制室为正压室时,可布置在1区、2区内,对于易燃物比空气重的危险场所,控制室还应高出室外地面0.6m。

  4控制室与危险场所的隔墙,应是非燃体的实体墙,隔墙上不宜开窗,否则,窗应是双层玻璃的固定密封窗。

  5 隔墙上只允许穿过与控制室有关的管子或电缆通道,其穿过的孔洞,应用松软的耐火阻燃材料严密封堵。

  2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危险场所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

  3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热的、霉菌以及风沙等不同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

  4.4.9在易污染、灰尘大、有腐蚀性的地方装设变送器、开关量仪表及指示仪表等就地设备时,应设保护箱或必要的防护措施.

  4.4.10在有可能冻结的地方装设变送器、开关量仪表及指示仪表等就地设备时,应设保温箱及必要的加热保温等防冻措施。

  3 保温箱内温度开关的装设位置,应避开热辐射线就地设备和安装部件,应采取适当的防腐涂漆措施。

  5 吹扫管路:为防止被测介质粉尘进入测量管路及仪表而用气体进行反吹的管路。

  5.1.4严禁将油管路平行敷设在热管道的上部。当管路交叉时,DL / T 5182— 2004

  5.1.6管路不应裸露埋设在地坪、墙壁及其他构筑物内,当管路穿过混凝土和砌体的墙壁或楼板时,应加保护套管。

  5.1。10直径小于lOmm铜管的连接,宜采用承插法或套管法焊接,也可采用卡套式中间接头,不宜直接对口焊接。

  5.1.12尽量避免管路与电缆在同一通道敷设安装;当不可避免时,管路应装设在最下层。

  5.2.1 取样管路、测量管路及取压短管的材质和规格,应根据被测介质的类别、参数及管路的安装位置进行选择,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一次门前的管路,应按被测介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选择,一次门后的管路应能满足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和排污时的最高温度的要求。

  5.2.2信号管路的材质宜选择不锈钢管或紫铜管,也可采用尼龙管。信号管路的规格,应根据信号驱动设备所耗的功率及信号管路的长度选择,可选用φ8×l或φ6x1。

  5.3.1 仪表、变送器应有各自的测量管路、阀门及附件。当需要排污冲管时,宜有各自独立的取源孔。

  1 公称压力等于或小于6.4Mpa;其长度不大于3m时,只配置一次门;长度大于3m时,宜配置一次门和二次门。

  3当被测介质温度大于60℃时,就地压力表的二次门前宜配置环形管或U形管;当只有一次门时,则在一次门前配置环形管或U形管。

  4 当仪表或变送器装设在保温箱或保护箱中时,除满足第1.2款的规定外,还应在箱体外配置排污门口但油测量管路不应配置排污门,凝汽器真空测量管路严禁配置排污门。

  5.3.5燃油及燃气的流量、差压测量管路,应配置一次门、二次门和平衡门,不应配置排污门。

  5.3.7 高黏度或腐蚀性介质的压力、差压(含液位和流量)测量管路,应配置一次门、隔离容器、二次门和平衡门(压力测量不配置平衡门)。

  2介质公称压力等于或小于6.4MPa时,宜采用φ6×1的紫铜管或φ8×1的无缝钢管口

  1 电磁阀箱内的气源总管宜采用φ25 ×2的不锈钢管,总管上宜设置过滤减压装置口

  器,或为满足与工艺设备接口的要求,阀门及管路的通径选择可适当增大1~4级。

  5,5.3管路与伴热的方式: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和工程实际条件,DL / T 5182 200

  4 电热带可紧贴管路表面接触敷设,并固定牢靠;当管路排污冲管时,且其表面温度有可能大于电热带的最高允许承受温

  5 电热带的使用长度,应不大于电热带的最大允许使用长度,否则,应另接电源。

  6危险场所内使用的电热带,应配套其专用的防爆接线蒸汽伴热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5.5.7隔离容器应垂直安装,测量差压的成对隔离容器内的自由界面必须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1 与被测介质和仪表工作介质不发生物理(如扩散)和化学作用,也不腐蚀仪表的感受部件。

  5.5.9碳钢管路、管路支架、保护管、电缆桥架、固定卡、设备底座及需要防腐的结构,其外壁无防腐层时,均应涂防锈漆和

  6.1.1 测量、控制、动力回路用的电缆(或电线)的线芯材质,应为铜芯。

  6.1.2测量、控制回路用的补偿电缆(或补偿导线)的线芯材质,应采用与热电偶丝相同或与热电偶丝的热电特性相匹配的材质。

  6.1.3 电缆(包括电线)或补偿电缆(包括补偿导线)的绝缘层和护套层的材质,应根据其敷设路径面临的环境温度及是否有低毒性、难燃性、耐火性等要求进行选择。

  1根据环境温度采用下列相应的材质(适用于间断性负荷;当为连续性负荷时,宜将适用上限降低10℃):

  6.1.4 电缆直埋地下或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或有严重鼠害的场所,除满足6,1.3的规定外,还应有内钢带铠装层。

  6.1.5 盘、台、箱、柜等内部的连接,宜采用单芯单股铜芯绝缘电线。需经插件连接时,宜采用单芯多股铜芯绝缘软线热电偶至冷端补偿器或直接与仪表、计算机模件的连接,应采用与热电偶的分度号和允差等级相同的补偿导线 有抗干扰要求的仪表和计算机线路,应采用相应屏蔽类型的屏蔽电缆,并符合制造厂的要求。

  6.1.9控制盘至就地设备或接线盒的连接,宜采用具有绝缘层和护套层的电缆。其绝缘层和护套层的选用,应符合6.1.3的规定。

  6.1.10 就地接线盒至就地设备的连接,宜采用控制电缆或导线,其绝缘层和护套层的选用,应符合6.1.3的规定。

  6.1.11 计算机信号电缆的类型,应根据计算机信号的种类和范围选择,宜符合表6.1.11的规定。

  注l:屏蔽层材质特征代号:P(铜网屏蔽),P1(镀锡铜丝屏蔽),P2(铜带屏蔽),

  注3:执电阻信号回路宜采用三线 测量、控制、动力回路用电缆和补偿电缆的线芯截面,应按回路的最大允许电压降、线路的通流量、仪表或模件的最大允许外部电阻及机械强度等要求选择。

  6.2.4测量及控制回路用补偿电缆的线芯截面,应按仪表或计算机温度模件的最大允许外部电阻及机械强度选择,且应不小于1.0mm2。

  当仪表与热电偶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较远且不能满足其最大允许外部电阻要求时,可采用就地冷端温度补偿的连接方式。

  6.3.3 同一安装单位中,对抗干扰要求不高的普通测量控制信号,可与其电源回路合用一根电缆,如热电偶冷端温度就地补偿测量系统、执行器、带位置指示的电动门等。

  6.3.5 电缆允许选用的最多芯数或对数,应根据电缆线芯的截面、电缆外径和是否铠装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外径不宜超过30mm。

  但两根及以上的电缆的起止点相同时,可不必在每根电缆中都预留备用芯(对)。

  1 避免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及易燃易爆物等的危害,当必须经过有腐蚀、易燃或易爆的地方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7.1.4 水平电缆通道中电缆桥架至各处的垂直净距,应满足电缆能方便地敷设和固定,并符合下述规定:

  5最下一层至电缆夹层地坪:不小于200mm(但至少在一侧不小于800mm宽的通道处应不小于1400mm)。

  7.1.5 电缆通道中电缆桥架的宽度,不宜大于600mm。电缆桥架的两侧中,至少在一侧应有不小于800mm宽的空间。

  7.1.6 当电缆通道中有两组多层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其支撑立柱应布置在两组桥架的中间或分布在两组桥架的外侧,而不应只布置在两组桥架的一侧。

  7.1.7 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其支撑立柱的间距宜为1500mm至2000mm。

  7.1.8 光缆、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或任何路径改变方向时,都应满足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光缆、电缆允许的弯曲半径应不低于下列数值(D为外径):

  7.1.9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多层水平电缆桥架上的配置,宜按下述电缆类别“自上而下”顺序排列:带屏蔽信号电缆[TC、RTD, (4~20)mA;DI, DO]、强电信号控制电缆、电源电缆、电动门动力回路电缆。

  7.1.10计算机信号电缆与一般强电控制电缆不宣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但允许在带有中间隔板的同一层电缆桥架中敷设。

  7.1.11 明敷电缆不应平行敷设在油管路及腐蚀性介质管路的正下方,也不应在油管路及腐蚀性介质管路的阀门或接口下方通过。

  7.1.12布置在零米层的盘、箱、柜等,其下面应设置与电缆沟连通的电缆出线沟道或预埋电缆保护管(或保护框,后略)。

  7.1.14 电缆桥架外的各种电线、补偿导线应敷设在保护管中,保护管与接线盒及检测元件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

  金属软管与保护管之间应用压接(卡套),金属软管与箱、盒及就地设备之间应用螺纹连接。

  7.1.15 电缆垂直敷设可采用封闭型桥架或竖井,否则在离地面或楼板2m高的地段,应设置护围或保护罩。

  7.1.16 电缆保护管的选择应满足使用条件所需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并符合下列规定:

  7.1,1 7 电缆保护管的内径,应不小于电缆外径或多根电缆包络外径的1.5倍。

  7.1.18单根电缆保护管的敷设路径,不宜超过3个弯头:直角弯不宜超过2个。整根电缆的保护管应自成一体,不得中断。

  2易燃气体比空气重时,电缆应在高处架空敷设,且采用穿管或封闭式电缆桥架。

  3易燃气体比空气轻时,电缆应在低处采用穿管或封闭式电缆桥架敷设,也可采用电缆沟敷设。

  7.1.21 电缆穿管或电缆桥架穿过不同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之间的墙、板孔洞处,应以阻燃性材料严密封堵。

  7.2.3钢质电缆桥架,宜采用热浸镀锌的防腐处理,也可采用冷浸镀锌或喷塑的防腐处理。

  7.2.4 电缆桥架及其支撑立柱的强度,应满足电缆及桥架附属件荷重和安装维护等的受力要求:

  7.2.5 电缆桥架的整体结构,应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且符合下列规定:

  1 桥架允许承受的最大荷载,不得超过使桥架最初产生永久变形时的最大荷载的2/3

  2梯型桥架、槽型桥架及组合型桥架在允许均布承载作用DL,T 5182—2004

  下的相对挠度值,对钢材质不宜大于1/200;对铝合金材质不宜大于1/300。

  2在有易燃挥发物及粉尘的场所(如锅炉炉顶及汽机本体四周油管区等),需屏蔽外部电气干扰的场所,宜采用封闭线在下列场所采用梯形桥架时,电缆通道的最上一层,宜采用有罩盖的电缆桥架,最下一层宜采用有底板的电缆桥架。

  7.2.7电缆桥架的直线段超过下列长度时,应留有不少于20mm的伸缩缝。

  7.2.9 位于振动场所的电缆桥架系统,对包括接地部位的螺栓在内的所有螺栓连接处,应装设弹簧垫圈。

  7.3.1 电缆敷设应避开爆炸性气体区域、爆炸性粉尘区域及火灾危险区域。

  7.3.2 电缆敷设在油箱、油管道、热管道以及其他容易引发电缆火灾的区域,应重点采取防火措施,如实施阻火分隔,宜采用难燃性或耐火性电缆。

  7.3.3电缆阻火分隔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l 电缆通道的分叉处,宜采用防火枕进行阻火分隔。

  2电缆通道进入控制室下的电缆夹层处,宜设置防火墙(采用防火枕、矿棉块等软质防火堵料进行阻火分隔);对于两机一控的单元控制室下的电缆夹层,宣有隔墙将两机组的夹层隔开。

  3 电缆引至盘、台、箱、柜的开孔部位及贯穿隔墙、楼板的孔洞处,均应采用防火堵料进行阻火分隔。

  4 电缆竖井在零米层与沟(隧)道的接口以及穿过各层楼板的竖井口,应采用防火枕或防火堵料进行阻火分隔。当电缆竖井的长度大于7m时,每隔7m应设置阻火分隔。

  7.3.4采用难燃性电缆,应符合GB/T 12666.1的规定。多根电缆密集配置时的难燃性,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7.3.5在外部火焰燃烧中,需要维持通电一定时间的重要连锁保护回路,应实施耐火防护或采用耐火电缆。

  7.3.6实施耐火防护的方式:根据电缆的数量及敷设方式,可采用防火涂料,穿耐火管、耐火槽盒、封闭式耐火桥架等;在无爆炸性粉尘区域可采用半封闭式耐火桥架。

  1 电缆用封闭式防火槽盒及防火隔板的燃烧性能应达到GB 8624-- 1997中规定的A级或B级的要求。

  1 在导电不良的地面上装设的电气设备(额定电压不大于380V.AC或不大于440V.DC)可不接地:但当维护人有可能同时触及到电气设备的外壳和已接地的其他物件时,则仍应接地。

  8.0.3保护接地应牢固可靠,且不应串联接地。保护接地的电阻值,应符合电气保护接地现行的有关规定。

  8.0.4 当利用自然接地体(如金属构件一金属管道等)作为接地线时,应保证其全长为完好的电气通路。当利用串联的自然接

  地体作为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的部位焊接金属跨接线金属电缆桥架的端部及电缆桥架层间,均应用导线牢固连接,且在沿电缆桥架长度方向,宜每隔10m~15m良好接地一次。

  8.0.6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牢固可靠,宜与电厂电力系统公用一个接地网,接地电阻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一般不大于0.5Ω。

  8.0.7计算机系统的总接地箱,可设置在集中控制室下的电缆夹层中,它与电气地网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一制造厂的计算机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接地,均经绝缘电缆引至总接地箱上的总接地板,然后用绝缘电缆与地网单点连接。在地网上,计算机系统接地点与电气设备接地点之间应保持

  不同意在总接地箱处共地时,总接地箱内可设置两块接地板,分别用绝缘电缆按厂家要求与电气地网连接。

  3 当计算机系统厂家有特殊要求时,可设置相应的总接地箱及箱上的分组接地板和总接地板。

  8.0.8 计算机系统总接地箱中,各种电缆与接地板的连接,宜采用线鼻子压接后用带弹簧垫圈的螺栓连接或焊接。

  8.0.9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不得浮空,必须接地,其接地方式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当放大器浮空时,屏蔽层的一端宜与屏蔽罩相连,另一端宜接共模地(当信号源接地时接现场地,当信号源浮空时接信号地)。

  4当屏蔽电缆途经接线盒或中间端子柜分开或合并时,应在接线盒或中间端子柜内将其两端电缆的屏蔽层通过端子连接。8.0.10计算机系统各种用途接地线的截面选择应符合厂家要求,一般情况可按下述规定选取:

  1 总接地板至地网接地点连接的接地线系统内不同性质的中心接地点至总接地板连接的接地线机柜间链式接地连接线系统外设经三孔插头接地,按厂家预制电缆的要求。

  A.1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口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3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场所。

  A.2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口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A.3火灾危险环境。根据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以及危险程度及物质状态的不同,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1 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2 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然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是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声屏障图纸钢筋进场验收记录表GBT 20801.1-2006 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第1部分:总则

相关推荐
  • 鼎汇注册_鼎汇_平台_官网
  • 首页@钱塘娱乐注册@首页
  • 首页-天运平台「全球站」
  • 首页,杏鑫娱乐注册
  • 首页!「皇马注册」!首页
  • 万恒注册-平台首页
  • 摩根娱乐挂机APP
  • 合景认证 注册
  • 新城注册-哪个旗下的
  • 首页、(新城注册)、首页